中文名称:延边大学医学学报杂志
刊物语言:中文
刊物规格:A4
主管单位:吉林省教育厅
主办单位:吉林省教育厅
创刊时间:1978
出版周期:季刊
国内刊号:22-1260/R
国际刊号:1000-1824
邮发代号:12-35
刊物定价:124.00元/年
出版地:吉林
时间:2025-04-18 10:00:05
自2010年以后,药物素养相关研究在全球范围内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这一趋势标志着该主题已逐步演变为一个新兴且备受关注的研究领域。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药物种类的日益繁多,患者对药物知识的需求也日益增加,药物素养的重要性愈发凸显。近期研究发现,在护理领域权威期刊《中华护理杂志》上发表的有关药物素养的研究数量亦呈显著上升趋势,这充分反映了国内护理界对药物素养问题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为此,本文特整理药物素养概念的详细解读以及相关选题灵感,旨在为广大护理研究者提供参考与学习素材。
药物素养是一个与健康素养紧密相关但又具有独特概念结构的领域。2018年,Annie Pouliot等学者对来自国际药学联合会的21名专家进行了德尔菲专家咨询,从国际视角出发,构建了一个全面且系统的药物素养概念框架。该框架明确指出,药物素养是指个体通过书面、口头和视觉等多种途径,获取、理解、交流药物特定信息,并据此做出合理的药物治疗和健康决策,从而安全、有效地使用药物的能力。这一概念强调了个体在药物使用过程中的主动性和决策能力,突出了药物素养在保障用药安全方面的重要作用。
2022年,巴西学者Laís Lessa Neiva Pantuzza等通过文献综述、专家小组评估及概念模型细化三个阶段的方法,对药物素养概念模型进行了进一步的修正和完善。他们确定了药物素养包含功能素养、沟通素养、批判性素养和计算素养四个维度,这四个维度又进一步细分为获取、理解、评估、计算和沟通药物相关信息五个子维度。功能素养主要涉及个体获取和理解药物信息的能力;沟通素养强调个体与医护人员、药师等之间有效交流药物信息的能力;批判性素养要求个体能够对药物信息进行评估和分析,做出合理的决策;计算素养则关注个体在药物剂量计算等方面的能力。这一概念模型的提出,为药物素养的研究和评估提供了更为全面和细致的理论依据。
患者正确使用药物的前提是具备足够的素养水平,这对于帮助他们正确执行与用药过程相关的复杂任务至关重要。只有当患者能够充分理解药物的用途、剂量、用法等信息时,才能减少因不恰当用药、依从性差和药物不良事件导致的住院情况。例如,患者需要能够准确阅读药品标签,理解处方说明,正确解释和使用药物剂量,并了解药物的潜在不良反应。在发生药物不良反应或漏服药物时,他们也需要具备相应的决策能力,及时采取正确的措施。
理解并遵从医嘱正确服用处方药是贯穿健康教育和患者安全的重要议题。患者的药物素养水平不仅影响其自身的治疗效果和健康状况,还对医疗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医疗质量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因此,理解药物素养的概念并了解其影响因素,对于制定有效的药物相关健康教育策略至关重要。通过提高患者的药物素养水平,可以增强患者对药物治疗的认知和配合度,提高用药依从性,从而改善治疗效果,降低医疗成本。
目前,已有12项药物素养量表或问卷被开发出来,这些工具涵盖了不同的人群和药物使用场景。例如,中国药物素养工具(Chinese Medication Literacy Measure,ChMLM)包括ChMLM - 17、ChMLM - 13两个版本,为评估中国患者的药物素养水平提供了有效的工具;高血压患者药物素养评估工具(C - MLSHP, Medication Literacy Scale for Hypertensive Patients)则专门针对高血压患者设计,能够更准确地评估该人群的药物素养状况;药物标签素养量表(MedLit - D, Medication Label Literacy Instrument)和关注非甾体抗炎药的药品标签素养量表(MedLit - NSAID, Medication Label Literacy Instrument Focused On Non - Steroidal Anti - Inflammatory Drugs)则分别从药物标签整体和非甾体抗炎药标签的角度,评估患者的药物标签阅读能力。
此外,还有西班牙语和英语的药物素养评估量表(MedLitRxSE, Medication Literacy Assessment in Spanish and English)、药物健康素养筛查(MHLS, Medication Health Literacy Screen)、药物素养评估问卷(MLAQ, Medication Literacy Assessment Questionnaire)、出院患者药物素养调查问卷(原名:出院用药知识评估调查)MLQDP, Medication Literacy Questionnaire on Discharged Patients (original name: Survey to Assess Knowledge of Discharge Medications)、改良LaRue药物素养工具(MLT, Modified LaRue Medical Literacy Tool)、蒙大拿州立大学补充和替代医学健康素养量表(MSU CAM HLS, Montana State University Complementary and Alternative Medicine Health Literacy Scale )、学龄前儿童父母药物治疗素养问卷(PTHL - SR, Pharmacotherapy Literacy Questionnaire For Parents Of Pre - School Children)以及认识并解决有限药物素养的访谈指南(RALPH interview guide, Recognition and Addressing of Limited Pharmaceutical Literacy)等。这些工具各有侧重,为不同研究目的和对象提供了多样化的选择。
目前,中文版药物素养评估工具共有5个,包括中文版药物素养调查问卷、中文版药物素养评估量表、ChMLM - 17、ChMLM - 13以及高血压患者药物素养评估工具。然而,ChMLM尚未在中国大陆地区得到广泛应用,其适用性尚待进一步验证。在实际应用中,需要考虑到不同地区、不同人群的文化背景、教育水平等因素对药物素养评估结果的影响,对测量工具进行适当的修订和调整,以提高其信度和效度。
国内针对药物素养的研究起步较晚,且研究主要集中在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常见慢性疾病群体。此外,还有相关研究关注HIV、脑卒中、老年共病、肿瘤、精神分裂症、结核等患者。这些研究大多以横断面调查和综述为主,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法收集患者的药物素养水平数据,分析其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干预措施。医护人员可通过改善和提高患者的药物素养水平来确保用药安全,这为制定用药安全干预策略提供了有益的思路。
然而,现有的大多数药物素养工具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首先,心理测量学特征分析不足,尤其是结构效度方面。许多工具在开发过程中缺乏充分的理论依据和严格的验证程序,导致其测量结果的可靠性和有效性受到质疑。其次,未提供如何解读所获得分数的信息,且未建立素养水平的切点。这使得研究人员和临床医生难以根据测量结果对患者进行准确的分类和评估,无法制定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最后,评价内容未覆盖药物使用过程中所需的所有方面,主要侧重于功能性素养和计算素养维度,而忽视了沟通素养、批判性素养等其他重要维度。
老年人由于认知和视/听觉敏锐度下降,可能导致其识字水平降低,从而更易发生用药错误。然而,目前针对老年人的药物素养原始研究相对较少。老年人是药物使用的高危人群,其药物素养水平对用药安全至关重要。因此,加强对老年人药物素养的研究,开发适合老年人的药物素养评估工具和干预策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目前,普适性评估工具较为常见,而特异性药物素养评估工具则相对较少。建议结合我国临床情景、不同类型疾病/人群用药复杂性及其用药需求,分别开发适用于社区老年人、青少年慢性病、眼科患者及各种不同类型慢性病或共病人群的药物素养评估工具。例如,针对社区老年人,可以开发简单易懂、操作方便的药物素养评估工具,考虑老年人的认知特点和身体状况,采用图片、音频等多媒体形式呈现评估内容;对于青少年慢性病患者,可以结合青少年的心理特点和兴趣爱好,设计有趣、互动性强的评估方式,提高青少年的参与度和评估的准确性。
积极探索各种不同患者群体药物素养的影响因素,并深入探究其与某些特定关键因素之间的关系,例如药物素养与衰弱之间的关联。衰弱是老年人常见的一种临床综合征,与药物使用密切相关。研究药物素养与衰弱之间的关系,可以为制定个性化的用药方案和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提高老年人的用药安全性和生活质量。
将药物素养纳入患者入院评估、出院宣教和居家监测的护理流程中,充分利用移动护理、远程护理、智慧护理、ChatGPT和生成式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实施针对性的促进策略,并开展药物素养促进干预研究。例如,在患者入院时,通过移动护理设备对患者进行药物素养评估,了解患者的药物知识水平和用药需求,为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提供依据;在出院宣教时,利用远程护理平台为患者提供药物使用指导和健康教育,提高患者的用药依从性;在居家监测过程中,借助智慧护理设备和人工智能技术,实时监测患者的用药情况和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并解决用药问题。
可针对各种不同患者群体的药物素养水平开展潜在剖面分析和风险预测模型研究。通过潜在剖面分析,可以将患者按照药物素养水平划分为不同的亚组,了解不同亚组患者的特点和需求,为制定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风险预测模型则可以预测患者发生药物不良事件的风险,提前采取预防措施,降低药物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例如,对于药物素养水平较低的患者群体,可以加强用药指导和监测,提高其用药安全性和治疗效果。
总之,药物素养作为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具有广阔的研究前景和应用价值。护理研究者应加强对药物素养的研究,不断探索新的研究方法和干预策略,为提高患者的药物素养水平和用药安全做出贡献。